在我国东北及周边地区,有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常常“兴风作浪”——东北冷涡。这种盘踞在中高纬度上空的旋转冷气团,能引发暴雨、冰雹、强风以及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广且生命周期长达5至7天。如何实时“捕捉”它的动向、摸清它的“脾气”,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5月13日,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工作会谈,明确将共建智能算法与气象数值模拟创新联合实验室,持续推动气象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
夏日午后的城市上空,一片对流云团从生成到倾泻暴雨,仅需半小时。这种尺度小、演变快的强对流天气,长期让预报员如履薄冰——传统外推法如同“用昨天的地图找今天的宝藏”,数值模式因计算耗时难以实现高频更新。AI赋能短时临近预报,日渐成为捕捉强对流天气的“利器”。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印发《金融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快打造金融气象服务典型场景,构建技术先进、布局科学、供需适配、运行高效的金融气象服务体系,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