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桦加沙”路径相似 “苏拉”风雨影响堪比 “山竹”珠三角需警惕风暴潮
日期:2025-09-23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18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巴士海峡后,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将于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台山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15级,38米/秒-48米/秒),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

  台风“桦加沙”紧逼我国华南沿海,防御“警报”不断升级。历史上有哪些超强台风登陆广东,“桦加沙”和它们又有和相似之处,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主任向纯怡,从路径、影响以及极端灾害风险等方面进行解读。

  在路径上,“桦加沙”与2023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相似;从影响来看,与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相似,向纯怡说。

2023年第9号台风“苏拉”路径图 中央气象台供图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路径图 中央气象台供图

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路径图 中央气象台供图

  从路径来看,“苏拉”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有一个回旋徘徊并且加强的过程,此后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贴着粤西沿海移动,最终在广东阳江沿海登陆后继续向北部湾方向移动。从目前预报来看,“桦加沙”与其路径移动趋势比较相似,目前逐渐向珠三角以东到粤西沿海靠近,不排除贴着粤西沿海移动并最终登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台风路径相似并不意味着造成的灾害相似,“苏拉”在阳江登陆后强度很快减弱,但“桦加沙”还将继续向偏向方向移动影响广西、越南北部等地。

  从影响来看,台风“山竹”于2018年9月7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持续向偏西到西北方向移动,生命史较长,持续至9月17日20时,先后以超强台风级和强台风级登陆菲律宾吕宋岛和我国广东台山。“山竹”的风雨影响范围较大,整个华南地区几乎都被其强烈风雨所覆盖。其中,阵风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深圳、惠州、香港、澳门等地出现14~17级阵风,惠州的沱泞列岛62.8米/秒,17级以上;上述地区仅10级以上大风的持续时间就有10~16小时。“山竹”除了本体给华南地区带来强风雨外,其水汽还影响到华东的苏浙沪皖,并出现暴雨。

  “桦加沙”前期体积比较庞大,进入南海前“桦加沙”的七级风圈半径接近500公里,穿过巴士海峡后最外围的七级风圈半径减小到340公里至360公里,10级风圈半径达到140公里到160公里,12级风圈半径为80公里到90公里,考虑到后期台风中心有沿着海岸线移动的可能,粤西沿海地区需要重点关注极端大风的影响,即10级和12级风圈的范围。而位于台风危险半圆右侧的珠三角地区,要特别关注持续性大风的影响,以及台风登陆期间其风暴增水与天文大潮高潮位时段叠加,在珠三角沿岸地区可能出现严重风暴潮水浸。降水方面,除了台风本体带来的降水之外,其外围水汽可能北送至福建东北部和东南部、浙江东南部等地,引发远距离暴雨,需警惕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和中小河流洪水及地质灾害。

  目前,已处于秋台风季。在气象学上,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具有路径偏南、强度强等特点,也因其与冷空气的相互结合和作用,预报更为复杂。气象专家提醒公众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滚动发布的台风预报预警信息,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采取“米字帖”等方式科学防御大风影响,台风影响期间,非必要不外出,更不要前往低洼地带。

  向纯怡提醒,“桦加沙”强度极强、影响范围大,灾害性大风具有极端性,南海北部、巴士海峡、琼州海峡等海域船舶应立即回港避风,海上和石油平台作业人员务必全部撤离;特别警惕台风登陆期间其风暴增水与天文大潮高潮位时段叠加,珠三角沿岸地区可能出现严重风暴潮水浸;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地需密切关注台风最新动态,沿海地区提前做好台风猛烈风雨的防御准备;台湾岛东部、福建东北部、浙江南部等地需防范今明两天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作者:张明禄 责任编辑:宛霞)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