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
日期:2025-08-22
来源:《大气科学科普词汇》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等因素造成河水有规律上涨并维持很高的河流径流量的时期。“汛”就是表示水流量很大的样子。由于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所属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造成不同河流汛期到来的原因不同,汛期起止时间也不同。

由夏季暴雨造成的汛期称为伏汛,而秋季暴雨造成的汛期称为秋汛;流域上积雪融化、河流解冻或春雨造成的汛期称为春汛,而在中国北方,有些河流自南向北流导致靠南的河段先解冻,靠北的河段后解冻,河道由于冰棱阻塞引起河流水位上涨称为凌汛。

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河流水位最高的时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汛期防御洪涝灾害又有防汛或抗汛的说法。

汛期的确定

汛期起止时间的划定是根据时段内大洪水发生的频率来确定的。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历史资料,包含90%大洪水的时段就被确定为该河流的汛期,而包含80%大洪水的时段则被确定为主汛期。但为抗汛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可能比自然的汛期要长。

我国主要河流的汛期

根据各条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气候系统,确定出我国七大流域的汛期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一般来说,南方河流入汛时间早,出汛时间晚,汛期时间长;北方河流入汛时间晚,出汛时间早,汛期时间短。我国河流的汛期主要是由夏季暴雨和秋季的连绵阴雨造成。

如何防汛抗汛?

汛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防汛抗汛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水利部门,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检查并加固防洪堤坝以防决堤,留出足够的水库库容来调节洪水,疏通水利渠道等待引水灌溉等等。而城市相关的管理部门需检查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以防城市内涝的发生。汛期来临时,个人尽量不要到江河去游泳玩水,渔民需要时刻关注当地的气象和水文预报,提防洪水。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