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详见词条“高压”)。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下沉运动强烈,产生高温晴热的天气,南方的高温干旱天气与此相关。而由于副高表现为反气旋顺时针旋转,沿着其外部边缘南部海域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时,容易形成锋面降水(详见词条“冷暖锋”)。我国东部降水很大程度上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实际应用中,通常用500hPa 高空天气图上588线所围区域表征副热带高压。如图红色加粗的588线所围区域就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在的位置。
中央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11月8日08时500hPa高空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对天气的影响(原创原理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三停三跳”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会随着季节有所变化:冬季西太副高位置偏南,高压脊线(详见词条“高压脊”)位置在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副高慢慢向北移动。4月在华南登陆,5月到达南岭,纬度在15~20°N。
一跳:6月中旬西太副高脊线越过20°N,长江流域形成梅雨。
一停:西太副高在20~25°N徘徊,雨带(即梅雨)在长江流域停滞,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二跳:7月中下旬西太副高脊线迅速跳过25°N,黄淮地区进入雨季。
二停:西太副高脊线摆动于25~30°N之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
三跳:7月底8月初,西太副高脊线跨过30°N到达最北,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三停:西太副高在30°N附近停留。
撤退:8月下旬西太副高自北向南迅速撤退,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10月上旬西太副高撤回20°N以南,结束了南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