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公众关注度上升
日期:2025-08-22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国家气候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近十年气候变化公众关注度大幅上升,但气候行为和支付意愿具有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分析了中国所有地级市居民的气候变化关注程度。在时间上,2016年后,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大幅上升,后续呈波动演进。在空间上,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呈现出从沿海发达城市向内陆欠发达城市递减的趋势,并且从大城市向小城市递减。

基于全国超1万份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公众感知与行动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异质性。教育程度和收入越高的个体,其气候变化感知程度和行动力越高;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和能源等易受气候影响从业者感知更强;但是退休人员和健康状况较差者感知度明显较低,这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视。退休人员、学生及自由职业者采取气候行动的比例相对较低;而身体更健康、更具幸福感的群体,更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成本。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公众关注度还存在空间错配问题。中西部城市受灾害影响严重,但公众关注度较低;东部沿海城市受灾人口占比较少,但整体气候关注度较高。空间错配凸显了政府应优化资源配置和气候变化知识普及,特别是提升高风险地区的公众气候感知。

该报告考察了影响居民气候变化感知和行为的潜在因素,包括以往被忽视的因素,如产业结构、环境政策、植被覆盖和空气污染等,报告发现教育、产业结构、收入、信息可及性等是核心影响因素,政策因素主要通过与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发挥作用,而非直接产生影响。该报告为揭示中国公众气候变化意识与行动特征提供了良好证据。

(作者:刘蕊 责任编辑:曹锐怡)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