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
日期:2025-04-08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联合国水机制发布的《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揭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不可持续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有“天然水塔”之称的山区环境,威胁着数十亿人口与无数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面对山地与冰川的持续危机,国际合作及适应战略与行动已迫在眉睫。

20亿人依赖山地水源

报告指出,来自山区的淡水占全球流量比例高达60%。全球逾10亿人生活在山区,另有20亿人直接依赖山区水源。

山区是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与能源生产等领域的核心,提供药用植物、木材、特色畜牧与农产品等高价值资源,而这一切均依赖水资源。

然而,全球冰川正以空前速度消融,山地水源首当其冲,成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危机中最脆弱的环节。

发展中国家近半数山区居民面临粮食短缺,其中,妇女与儿童风险最高。

更广泛而言,冰川退缩与山地降雪减少将影响全球三分之二的灌溉农业,并对绝大多数人口造成深远冲击。

冰川退缩仅是危机的一角

尽管冰川消融的影响引发公众关注,但这仅是山区剧变的一个方面。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更依赖季节性积雪融化而非冰川。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急剧变化,严重破坏供水稳定性,威胁生物多样性,并使人类生计陷入不可预测的境地。例如在日本,富士山的标志性雪冠近年出现时间较以往延迟近一个月。

降水变化还加剧了干旱与冰湖溃决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北美科罗拉多河的水源主要来自落基山脉积雪,该流域自2000年起持续干旱,气温上升导致降水更多以雨水形式快速流失而非以积雪形式缓慢释放,这些变化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即便在无冰川或融雪的纯降水补给山区(如马达加斯加),气候变化仍显著影响水资源。当地山区水资源变化正冲击可可、水稻与水果灌溉系统,严重影响农业出口。

解决方案需全球协作

报告指出,尽管山区至关重要,但其长期被排除在全球议程之外。各国水、农业、工业与能源政策往往倾向于人口密集的地区,山区则被忽视,或仅被视为下游居民的“水源仓库”。

2025年3月21日为首个“世界冰川日”,与3月22日“世界水日”相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牵头开展“冰川日”及“2025年冰川保护国际年”活动,旨在动员全球资源与承诺保护冰川,并推动“冰冻圈科学行动十年(2025—2034年)计划”,以深化科学认知与政策应对。

许多山脉及其生态服务具有跨国属性,通过条约或协议加强国际数据共享、填补技术能力缺口、促进对话至关重要。

从现有合作中汲取经验

为应对报告中强调的危机,需要通过科研、政策协调与实际行动适应新现实,增强全球水安全。

在中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动员1200万美元用于降低灾害风险与加强科学合作,包括今年覆盖跨境冰川群的新区域冰川监测系统;还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洪水早期预警系统,保护超10万面临冰湖溃决洪水威胁的民众。

在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解锁乞力马扎罗水塔”项目,惠及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超200万依赖非洲最高峰水源的居民。两国专家将绘制该地区蓄水层系统地图,为10万人提供直接饮用水,改善旱季地下水储存与供应,并恢复400平方公里退化云雾林,强化1.7万平方公里保护区的管理。

(编译:张艺博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责任编辑:曹锐怡)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